最美生態(tài)人 | 小善舉托起大愛心——記生態(tài)水泥公司助人為樂類“最美生態(tài)人”閆麗晨
有人說,愛如春雨,滋潤著大地;有人說,愛如陽光,溫暖著人心。物貿(mào)公司閆麗晨,十年來始終把助人為樂、無私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,感恩社會,熱心公益,踏實勤勉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,積極熱忱地加入社會志愿者行列,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青年黨員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(zhì)。
一次善舉 溫暖一生
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(fā)生特大地震,當時的閆麗晨是一名高中生,在媽媽的陪伴下,她拿出積攢已久的3500元壓歲錢悉數(shù)捐出,她相信,每一份付出都能匯聚成力量,再小的善舉也能撐起災區(qū)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。地動天不塌,大災有大愛,時隔三年,已經(jīng)考入天津體院的她,聽聞學校招募志愿者赴汶川北川中學進行慰問和義演,她沒有絲毫猶豫選擇了報名參加選拔,憑借優(yōu)秀的舞蹈功底和對志愿服務的強烈意愿,她有幸在100多位報名者當中脫穎而出,入選天津體院和北川中學合作重建項目志愿者服務隊,赴北川中學進行慰問演出。
為了撫慰遭受打擊的羌族同胞,她與志愿者服務隊的伙伴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羌族人民的風俗習慣,短時間內(nèi)編創(chuàng)了舞蹈“羌魂”,藝術(shù)再現(xiàn)了羌族同胞面對困境的頑強意志力和生命力。連續(xù)兩場演出,溫暖了那些身心受到創(chuàng)傷的同胞,也感動了所有志愿者。那一夜她一宿未眠,那一刻一個美好的愿望在她心里扎了根。
一次交流 直擊心靈
在與北川中學師生的交流訪問中,作為志愿者代表之一,閆麗晨與地震中幸存的北川中學師生進行了深度交流,當她看到汶川地震的幸存者——“夾縫男孩”鄭海洋時,原本忐忑擔憂的心即刻豁達起來,坐在輪椅上的鄭海洋笑容清朗,雖然臉上有淺淺的害羞,言談中卻能時時感受到他的從容坦蕩,他直言,國家給予汶川人民很多幫助,以后有能力也會盡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。
汶川之行,她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與頑強,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公益事業(yè)的那份赤子情懷。助人之所困,幫人之所需,是中華民族賡續(xù)千載的優(yōu)良傳承,這精神始終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里。同年她便義無反顧地加入了“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天津管理中心——中華骨髓庫天津分庫”,成為了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中的一員,也時刻做好了捐獻的準備。家人知道后,心疼地埋怨她不為自己的身體考慮,但她卻說:“作為一個符合捐贈條件的人,如果這世上某個患病的同胞可以和我的骨髓配對成功,因為我的小小善舉,能夠救人性命,讓身處絕境的人重獲新生,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??!”
一份期冀 永續(xù)傳承
隨著年齡的增長,已經(jīng)成為母親的閆麗晨對于兒童的關(guān)注度也逐漸增多,每每看到有關(guān)留守兒童因戰(zhàn)亂、自然災害導致流離失所的新聞,她都痛心不已,希望能夠付出自己的綿薄之力,她相信“有了愛就有了一切”。2020年11月她以自己孩子的名義加入“聯(lián)合國兒童基金會——月捐為兒童”計劃,每月定期為兒童基金會予以捐贈,她希望能夠為年幼的兒子樹立榜樣,更希望為身處困境中的孩子許下一份永久的承諾。
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干部,在關(guān)愛職工的行動上,她不遺余力盡心付出,每年牽頭組織“關(guān)心兒童成長、關(guān)愛職工子女”活動,以實際行動為職工群眾分憂。因為自己擁有舞蹈特長,她成為了街坊鄰里有名的“小閆”,每當社區(qū)有演出活動,工作再忙她都會利用閑暇時間幫助社區(qū)的退休職工排練節(jié)目,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耐心指導,看到叔叔阿姨們開心的笑臉,即便再累她也甘之如飴,能夠憑借自己的特長服務社會、幫助他人,豐富他人的生活也充實自己的心靈,這已然成為閆麗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一份愛心 一生踐諾
2021年底,西安疫情突發(fā),閆麗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,一頭扎進社會公益活動志愿服務隊伍。只爭朝夕,不負韶華,是她的青春宣言,守衛(wèi)家園,舍我其誰,是她面對疫情的擔當。彼時,她還是一名正在哺乳期的媽媽,但她沒有任何猶豫,就近下沉社區(qū)加入戰(zhàn)“疫”隊伍,成為了一名可親可敬的“大白”,在負責物資配送的同時,還負責“掃樓”通知居民做核酸檢測,一趟趟辛勤奔走、一次次汗流浹背、一陣陣寒風侵襲都沒有澆熄她的“斗志”,舍小家顧大家,充分發(fā)揚黨員模范帶頭作用,堅守崗位,沖鋒在前,為西安的抗疫勝利貢獻了她的微薄力量。
“助人”是一種無聲的諾言,多年來,她始終如一,不忘初心,從身邊事做起,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,去幫助更多的人,用實際行動傳播愛的文明,無論在工作中,還是在日常生活中,閆麗晨在自己能力范圍內(nèi),時刻提醒自己不僅要做好工作,更要保持良好道德修養(yǎng),做助人為樂的倡導者和踐行者。(楊璞)